建筑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,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戰場之一。中國建筑業有超過5000萬名員工,其中大部分是外出工作的農民工。他們用汗水澆灌筑造建筑物,用雙手改造城鄉,勤勞可敬。同時,我們也應該看到,目前建筑業的用工秩序不規范,工人水平參差不齊,行業監管力度不夠。日前,住房和建設部發布了"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"(征求意見稿,簡稱“辦法”),旨在規范秩序,加強監督,維護權益,促進建筑業的長遠健康發展。
長期以來,非標準用工是中國建筑業的不利因素之一。在一些人看來,建筑業的就業壁壘很低。"你來了,你可以做,吃苦耐勞就可以。"一些企業將項目分包后,他們也對工人視而不見。因此,有些工人可以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直接上崗,有些"雜軍"可以在沒有資格的情況下勉強過日子。這不僅給工程建設帶來了風險,也給工程質量帶來了隱患。為了提升建筑業的競爭力,迫切需要改革這種"零、分散、無序"的粗放型就業模式。要加強監管,規范用工,首先要做的是底數摸清。過去,由于用工季節性強、工種轉換速度快、人員流動大等原因,建筑業的用工形勢有時會變成一個"泥潭"。在實施實名制、注冊身份、教育水平、培訓經驗、技能水平、行為記錄、權益保護等信息進入網絡并建立賬戶后,政府部門就可以用"透視鏡"查看行業,也可以進行精細管理。
按照"辦法"規定,到2020年,我國將全面實行建筑工人實名制。當未在國家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注冊,未接受基本職業技能培訓的人員,不得進入施工現場,不得從事施工活動。相信在"數據天網"形成后,還會有更多"貓膩"的用工,施工現場還會有"編外人員"。如果你一上網查,就可以發出"警報"。這將迫使建筑企業和用工單位自覺加強內部管理和技能培訓,引導外來務工人員逐步向現代熟練工人轉變,進而提高建筑業的競爭力。建筑工人的實名制加強了監督,提高了門檻。從全局和長遠來看,都給工人帶來了更多的保護和關懷。目前,大量建筑工人使用勞務派遣,合同的簽訂并不理想,導致事故、糾紛或拖欠工資,農民工往往說不上話來。按照”辦法”的要求,項目工人必須核實建筑工人的合法身份,必須簽訂勞動合同。在有了勞動合同的情況下,農民工的權益將多了一道保障。
以實名制為基礎,配合其他措施,預計建筑工人的工資、社會保障等也會得到更好的保障。今后,建筑工人應通過考勤機打卡上下班,應有的工資一目了然,避免勞資糾紛;各地還可以督促企業開立專門賬戶,讓銀行代發工資,從而確保月清月結。此外,在實名制的信息平臺上,政府部門為每個農民工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"專業檔案",可以幫助他們在流動時更快地找到理想的工作。要看到實名制的實際效果,首先要實行"實名制",第一,要搞到"實名制",監管部門要防止一些單位通過抽查、訪查,利用虛假的鉆探漏洞;第二,要"全實名制",使系統覆蓋全國,信息不留下死角,確保信息的互聯,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。推行實名制只是建筑業用工制度改革的一部分,今后各地也要切實推進建筑業企業轉型,逐步實現建筑工人的公司化和專業化管理,通過用工模式改革為產業升級注入持久動力,使我國建筑業由大到強、穩定長遠。
建筑工人實名制的實施有利于什么?
建筑工人實名制考勤--魯班長工地考勤有獎活動完美收官!
建筑工人實名制--工人討薪神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