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一位小伙遇上了一件“不平事”,就因為早晨上班替同事刷考勤卡,Duang地一下被解雇,其實一次兩次公司倒未必會這么處理,那也顯得太不近人情,頂多來個扣工資扣績效,再加個通報批評,關鍵是這哥們兒一個月熱心助人總共13次,這就不應該了,考勤是一個公司的基本紀律,還是員工需要自覺遵守的。
不過話說回來,一個人能夠明目張膽幫別人代打卡13次,說明這家公司代打卡的現象基本上已經泛濫成災,人性是最沒有規則的東西,那種寄希望于自覺的想法和做法顯得有些理想化,特別對公司而言,任何制度都應該提前考慮到被鉆漏子的可能,沒有一套標準化的考勤體系,很難對員工形成剛性約束。因此,員工代打卡,本質上還是公司的考勤管理不到位。
過去的過去,受限于科技水平,紙質簽到、刷考勤卡總是難免作弊代打卡,后來好不容易出現指紋考勤,但是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,摁了半天也識別不出,特別是在某些特殊行業,比如工人指紋磨損特別厲害,打起卡來更是費時費勁,真實性和高效性不能兼顧,因此指紋打卡也開始成為“過去式”。
現在考勤界的當紅炸子雞,莫過于人臉識別,往屏幕面前一站,馬上就能把你的臉和身份匹配上來,效率之高,用一句話形容“路過即考勤”,而且每個人臉都是獨一無二的,想代打卡也做不到。
現在不僅很多公司采用人臉識別設備,很多工地也開始引進,那種門禁和考勤相結合的魯班長閘機通道,上工下工經過時抬頭望一眼,馬上打卡,排隊都不用,工人本身數量就多,這樣的考勤方式可謂是解了燃眉之急,而且這種考勤還是“云考勤”數據都是上傳云端的,都說工程行業薪資糾紛多,這下有憑有據,誰還敢惡意討薪或者惡意欠薪?
還是那句話,標準化管理才能帶來效率,落后是可要被“代打卡”的。